觀山、觀水、觀庭園,觀內、觀外、觀佛禪。而庭園美景裡,最有禪味的莫過於山水了。以表現「山」的石組和表現「水」的白砂來建構出一方冥思的寧靜小宇宙。
龍安寺石庭
龍安寺是位於日本京都市右京區的寺院,創建於1450年,以其枯山水方丈庭院而聞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龍安寺的石庭是以油土矮牆圍成的長方形庭院,地面鋪著一層細白砂石,表面梳著極整齊的波紋。石組以苔鑲邊,往外即是砂石耙成的同心波紋,禪意十足。
石庭屬眺望園,入園之人會坐在庭園邊的深色走廊上,有時會滯留數小時,靜靜地凝視眼前的景緻,通過砂、石之妙趣來參悟佈道者的深刻蘊意。
五組石頭的佈局是經過精心的揣摩,營造出的視覺效果。後人曾對龍安寺石庭這五組岩石的含義提出了多種猜測,如一頭母虎帶著幼仔涉河、如雲間露出的山頂、如漢字“心”或“意”的筆劃等等。
二條城清流園和樂庵
將軍家的氣派還表現在二條城的庭園上。庭園有三個,包括最出名的二之丸庭園、本丸庭園、清流園。
日本京都二條城,曾經是德川家康的寓所,1994年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列入世界遺產中的古都京都的文化財之一,建築頗有具特色。二條城清流園和樂庵建於1965年,結合了日本轉統樣式和歐美風格。
這庭院體現了壯觀,明朗,風雅的特色,將1100個左右的各種各樣風格的美石擺在裡面,還有一個亭子和一個茶室。其中的300個美麗石料是從全國各地收集過來的。
金福寺枯山水庭院
金福寺位於京都北郊,屬南禪寺派,這裡不僅是當地人們非常喜愛的賞楓之地,也是京都著名的枯山水庭園之一。
金福寺的枯山水庭院主要由白砂佈置而成,風格簡單質樸,使觀者內心平靜,而待花開之時,砂石的潔白與杜鵑的艷麗又形成強烈的反差,美得炫目。
西芳寺洪隱山
位於京都市西京區松尾神韹谷町,山號洪隱山,又稱苔寺。
庭園分為上、下兩段,上段庭園為枯山水式園林,下段則為池泉回游式庭園,滿園生長有100多種苔蘚植物。西芳寺是世界文化遺產,是日本最古老的庭園之一。
進入西芳寺的青苔庭園,就像走進了一個被施了魔法的森林。現在青苔生長起來,已有100多個種類,形成了長在楓樹下面的富麗地毯,也就賦予了這個地方一個通俗的名字--苔寺。
銀閣寺庭園
銀閣寺的原名慈照寺,是日本室町時代遺留下來的國寶級建築。銀閣寺內的銀沙灘和向月台為日本特有的枯山水式庭園,是江戶中期之後建造而成的。
圓錐形的礫石置於鋪滿白砂的空地上,白砂象徵著大海,而礫石上砂礫製造出的紋理則代表著萬頃波濤,構成一幅極為抽象的風景畫。
每一株綠植,每一潭淺水,每一塊怪石,都看似隨意,卻與周圍的景緻配合得恰到好處,讓你每走一處,都不禁感嘆它與自然結合的精巧細膩!
東福寺方丈庭園
東福寺為京都五山之一, 共有25院,是臨濟宗東福寺派的總寺院。在寺院正面的南院,用比作四島的巨石和沙紋,表現波濤洶湧的大海,西邊的假山代表五山,表現人間仙境。
東福寺體現了禪宗建築風格,寺內的東西南北建有風格迥異的方丈庭園,其中以北庭最為著名。寺內的洗玉澗通天橋,每到秋季,便成為京都觀賞紅葉的最佳觀景地。
與其他禪寺的庭園不同之處在於,東福寺方丈的四周全部都是庭園。據說,它們是按照佛中的八相建造的,因而叫作八相庭。
所謂八相,指的是釋迦牟尼出現在這個世界以來,對眾生顯示的八種相,即降兜率、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轉法輪和入滅。
東庭佈局則更為利落,利用七根圓形石柱排佈在青苔田中,象徵大熊座中最主要的七顆星北斗七星,展現出一個小小的宇宙空間。
大德寺大仙院書院庭園
德寺位於日本京都大德寺町,是日本最大和最著名的園林寺院。
圍繞著書院的兩塊矩形空間的交界處,聳立著全庭最高最大的立石,代表水流所出的源頭。
庭園中水流的部分完全使用白砂紋路來替代,使觀者不見水而如見水,堪稱為師法自然的鉅作。
庭園東北角以修剪的樹木為背景,配置三段枯瀑石組,鋪上白砂,並以砂紋表現流水。學界多認為有宋元山水畫的藝術特色,大仙院為枯山水庭園的傑出代表。
無鄰菴
庭園以東山為景, 佔地約3300平方,挖有兩個人工池,後面襯託一座假山。
園中有湖沼、溪谷、水池、曲流,是明治時代接受西方自然風景園思想後,極力在園中展現自然的表現,這種樣式稱為自然風。這裡的洋館曾是日俄開戰之際政治家們開會的場所。
轉自《新微設計》,若有侵權請聯繫刪去。
留言列表